“醉里吴音相媚好。”一提到苏州方言,总会引起人们对于吴侬软语和江南文化的无限徜徉。随着时代发展,如何在新的尺度之上探索方言的可能?这个夏天,苏州方言又有了新的想象。 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博物馆、直觉泵InsPUMP携手广州美术学院 ,围绕科技与艺术的创新联结,联袂打造一场打破方言想象力边界的数字艺术盛宴。
8月18日,“回响·AI方言艺术展”开幕式在苏州博物馆报告厅举行。首先, 苏州博物馆副馆长李喆、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支洪平为本次艺术展致辞。 随后,依次进行了青年艺术家证书颁发仪式和方言顾问证书颁发仪式,感谢他们为本次展览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剪彩仪式上, 苏州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赵勤、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沙涛、苏州博物馆副馆长李喆、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支洪平、科大讯飞集团品牌市场中心副总经理董斌、科大讯飞高级研究员祖漪清 给本次“回响·AI方言艺术展”进行剪彩开幕。
(资料图)
剪彩仪式
8月19日,“回响·AI方言艺术展”将于苏州博物馆西馆苏色生活馆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通过AI技术创新应用与视觉艺术符号再造,旨在为姑苏市民带来有新意、有年轻创造力、有趣味交互感的方言新体验,让苏州方言在连接中创造,在回响中传承。
展览共邀请24位青年艺术家参与创作,聚焦方言留存与数字保护的主题,采用艺术与科技相融,视觉与听觉互嵌的手法,在展陈空间内上演一场别具苏州特色的数字叙事。
当人工智能与艺术家相遇,当观众与方言邂逅,会碰撞出怎样的奇妙火花?
开幕式演出《非梦》
此次艺术展集合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和中国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一批刚走出校园的新生代与已经过沉淀的中生代,在展馆内形成对冲,展现出不同代际之间的灵感对话以及艺术修炼之途的步步积累。他们从各自的艺术视角审视姑苏文化, 打造出十件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涵盖沉浸式影像、互动影像、实体交互装置、行为艺术表演等多种类型 。
《姑苏宝点》
在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焦剑 的指导和带领下,20多位年轻艺术家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设计和打磨,融合“小桥流水”“园林”“糕点”“非遗文化”等一系列苏城意象和叙事场景展开创作,呈现出立体鲜活的苏州方言及文化,合力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姑苏梦境。
《吴语桥名》
中国美术学院特聘讲师张琛在作品《惊梦》中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式蒙太奇组合真实园林,演绎一场跨越虚实界限的昆曲对唱;数字媒介创作人王志鹏将苏州市的“经济”与“天气”数据相调和,通过自定义的“算法”绘制了一幅“矩山图”……这些来自成熟艺术家的作品,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让观众沉浸在古典与现代的相遇中,走进与众不同的“人间天堂” 。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艺术领域中应用的思考。
如果把艺术比作想象的传递媒介,科技则赋予这段旅程更为新奇的体验,让观众得以通过全新的方式,与AI方言相遇。
《Hua山水》(左),《和文徵明一起学吴语》
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便是以科大讯飞的语言模型和多模态能力为技术底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驱动视觉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观众可以通过语音与展陈交互作品进行交互,先听AI合成的苏州话,再跟着学说苏州话,经由系统识别后可获取相应视觉反馈,解锁自己“话”的“画”,感受苏州变“HUA”的神奇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展览中,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负责人、专任教师俞同舟带来了名为《蝴蝶回到蛹中》的作品, 其借助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能力生成故事框架,为展览注入新兴能量,让观众在视觉与听觉的交织中,实现智能化的展览体验。
《今古一相连》(左),《南腔北调》
科大讯飞自2018年落地苏州以来,便开始尝试智能语音助力方言保护的路径。 在识别端共积累了1100个小时的苏州方言语料,在合成端已完成17000句苏州方言的语料录入,并于2021年正式推出方言识别与合成系统。同时,不断寻找可切实落地的应用场景,探索方言叙事新的表达,推出《姑苏琐记》风物系列短片三部曲,推动百件非遗作品数字化…… 此次AI方言艺术展的举办,既是科大讯飞保护方言的一次全新探索,又是助推“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潮流的一次持续坚守。
“回响·AI苏州方言艺术展”以苏州为样本, 由苏州博物馆、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直觉泵InsPUMP携手多位新锐艺术家,打造出多件美感与内涵并重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释放关于苏州方言的艺术畅想与技术可能,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建立起个人与城市的情感联结,也让城市与更广阔的世界相连。
技术的进步让艺术家看到更绚丽的风景,艺术的注入则让冷冰冰的技术充满美和生机。 此次展览依托“科技+艺术”的融合路径,将技术的工具价值与在地文化的感性表达进行实验性联结, 传达工具理性与文化空间的认知转变为工具价值、教育价值并存,又不失美感与温度的“心脏”。
未来,科大讯飞将继续发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强跨界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更多应用场景,让技术温度激活文化的传承路径,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