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首家外资全资公募来了
(资料图)
6月3日,总部位于深圳的摩根士丹利基金发布法定名称变更公告称,截至6月2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成为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全资控股基金公司。这是深圳第一家、全国第八家外资全资公募基金管理人。
近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政策推动下,海外资管巨头通过新设或股权变更等形式加码竞逐中国公募市场。业内专家认为,外资全资机构的出现,是基金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发展壮大的体现,外资全资公募机构也有望产生“鲶鱼”效应,有利于中国公募市场的优胜劣汰。
与此同时,深圳发挥开放优势,深化与港澳及海外资本市场的联动,助力深圳打造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和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外资机构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深圳资管行业业态,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事件:
总部深圳,完成外资全资控股
总部位于深圳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于2008年6月成为摩根士丹利在华合资公司,现在已经建立了固定收益、主动权益、量化权益、多资产组合等公募基金及私募资管产品线,为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管理服务。
此前,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已于2023年2月3日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全资控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本次股权及相应董事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于2023年6月1日办理完成,股权交割事宜正在进行中,股权以及董事的实际变更以股权交割完成时间为准,实际股权交割完成时间以公司届时公告为准。摩根士丹利基金网站及邮件域名也将作出相应变更。
6月3日,华鑫股份公告称,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获悉,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完成股权转让事项所涉及的工商变更(备案)事项,基金公司名称变更为“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企业:
感受到深圳良好营商环境
6月3日,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未来将充分借力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的全球资源和逾40年的专业累积,帮助客户挖掘具独特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投资机会,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近年来,国际金融机构加码布局中国。自2020年8月贝莱德基金成为中国首家外商全资公募基金后,到目前外商全资公募基金数量已达8家。其中,贝莱德基金等5家公司以申请设立新公司方式取得公募牌照,而泰达宏利、上投摩根和摩根士丹利则是通过股权变更方式成为外商全资公募基金。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首席执行官丹·辛克维兹(Dan Simkowitz)曾表示,通过全资控股中国公募基金业务,将为蓬勃发展的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市场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服务。中国市场也将成为其全球投资管理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柱。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他们在此次更名中感受到了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该公司希望尽快办理商事登记业务,但是业务涉及环节繁琐,需要几个工作日方能办结。得知情况后,深圳的相关部门充分为企业考虑,全部流程通过网上办理,还安排专人一对一服务,在一个工作日内就办结了。
影响:
有望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力度,允许外资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强。据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统计,截至5月底,我国已有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瑞银)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渣打银行等3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贝莱德等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相继设立38家全资子公司。
据中国证监会及深圳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底,全国基金管理公司达143家,深圳注册基金管理公司有32家,其中10家为中外合资公司,包括美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股东。
随着经济不断飞跃,深圳基金行业发展快,具有先发优势,在机构数量、管理规模等方面长期位居全国三甲。至2021年底,深圳辖区的资产管理总规模16.77万亿元。其中,深圳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6.73万亿元,占同期全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1/4。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摩根士丹利以外资全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出现,说明我国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地对外开放。基金属于资产管理业务,外资全资公司的出现,不仅壮大了国内基金行业力量,也会加剧基金行业竞争。国内基金公司要用比较好的业绩、品牌等来参与未来竞争。对国内基金行业来说,外资全资公司的出现,也有望产生“鲶鱼”效应,实现优胜劣汰。
杨德龙还表示,外资公募机构在全球化视野与布局、人才培养与激励、风险控制与管理、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本土管理人学习与借鉴的地方,这对于促进深圳乃至大湾区公募基金行业国内外交流,促进深圳市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均大有裨益。
南方日报记者 李荣华(李荣华)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